我有位朋友,曾經在我還沒有孩子之前分享了這個故事給我,
他有次帶兒子去圖書館廣場的一個說故事活動,
然後兒子在旁邊發出吵雜的聲音,
有位家長受不了,上前告訴她要她制止小孩不要再出聲,
她只好告訴她:我兒子有妥瑞症。
這位家長就說:真不好意思,我不知道。她說:沒關係,
之後活動結束,那家長再次跟她道歉,
說他曾經看過"叫我第一名"(這是關於妥瑞症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),
所以她知道孩子不是故意要發出聲音,是他無法控制。
到現在我也有了孩子之後,才更深刻能體會,
這故事其實也很容易發生在你我身上,
我們都很容易去批判他人的問題,
尤其當看到對方的孩子做出一些超乎自己想像的事。
『表像非事實?』
比如說沒孩子以前我也曾遇別人的孩子滿口蛀牙,
就會在心理批判這媽媽都沒有關心他的小孩健康,
但後來類似的事情也曾發生在我身上,
我帶兒子去賣場,因為兒子想睡了卻無法休息不禁大吼大叫,
大家都在看我,還有人頻頻問我他怎麼了?
我也很清楚當時大家在我身上貼上了"不會管兒子"的標籤,
但誰會知道他平時也都算聽話,現在只是想睡覺,
而這是我唯一可以方便外出的時間。
現實的情況其實有時候並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,
我們都不知道對方的故事,不曉得別人孩子的氣質,
更不可能知道這孩子是否有特殊需求,
可能這孩子才剛剛動完手術,所以他臉色難看不願說話,
可能這媽媽剛剛面臨流產又失去了心愛的家人,
可能這爸爸才剛領養小孩所以完全不了解他。
同樣身為孩子的媽媽,其實好需要同理心來支持彼此,
誰想要別人的加油添醋,或一直下指導棋?
『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』
畢竟每個人的家庭是獨一無二的,
沒有一個解決方式可以適用於每一個家庭。
育兒並不容易,身為孩子父母,
都該清楚瞭解一點,
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,我的孩子與他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,
有些孩子天生聰明,有些孩子天性害羞,
有些孩子挑食,有些孩子淺眠,有的孩子有天生疾病,
有的小孩發育較慢...
"他還穿尿布啊?"
"他還吃奶嘴?"
"都十點了孩子還不睡覺嗎?"
"你用這個給她吃?"
"你不餵母奶嗎?"
這些耳熟的話,其實都是一句句令人受傷的話。
『我們需要將心比心』
但當被別人批判的感覺,除了會質疑自己的養育能力,
也徒增很多挫折感,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好媽媽,
我們都在努力當父母,我們都不完美,我們都會犯錯,
但是,這並不意味著其他人有權批判我們。
批判他人之前,不妨想像你過的最糟糕的一天,
其實那就是被批評的人現在感受到的。
我想,每個父母真的都需要多點關懷、支持還有愛心,
所以,身邊的婆婆媽媽還有那些陌生人們,都停止批判吧!